SUN WENJIA STUDIO
万物归栖,漆纳万物——孙文佳个展现场

万物归栖,漆纳万物——孙文佳个展现场

万物归栖,漆纳万物——孙文佳个展现场

孙文佳个展艺术中国2023-03-29 16:35 北京

衍化 E 系列-展览现场
展厅中的装置以平衡圆融的姿态被古朴的大漆包裹,尖锐的骨刺仍旧倔强地打破着空间的圆钝与平静,构筑的巨大骨骼恍若来自硕大远古生物的脊背,此时的展厅似乎化作了逍遥游中鲲的内腔……这是孙文佳 2023 年春天于 Yuan Museum 的个展,呈现了艺术家两年来的思考与创作的雕塑装置作品,有名“万物归栖”。 三年前的“物演”系列, 将孙文佳带入了我们的视线—— 他对大漆敬重、坦诚,没有依从学院与体制对大漆固有的理解,完全摒弃了大学期间练就的深厚扎实的绘画功力, 将“大漆”还原为最初始质朴的材料, 通过装置与行为, 使“大漆”这一被称为漆树血液的媒介在他的作品中重新流动了起来。

“大漆”是古老东方的天然涂料,它源于植物, 至今关于它的生产制作,也仍保留着最原始的方式–制胎、裱布、刮灰、吃漆、髹漆,每个细节缺一不可。在这一过程中,创作者与极易致敏的漆液有着最为直接的接触,天然材料的荫干又使得作品在时间维度上有着不可抹去的坐标,所以相较于其他媒介而言,以大漆为主要对象的创作具有极强的肉身在场性,创作者的心性状态,被更为显著地表征于作品。

东方文化的产物从水墨到陶瓷再到漆艺,与其哲学类似,并不依靠理论推演与严谨的反复试验,感知、体验与禅宗般须臾间的偶然与顿悟才更铸就了更加无法复制、无法被替代的艺术,大漆的根也便深植于这样的文化基因中。

再生长系列-展览现场
谈到为什么会创作这批新作,孙文佳坦言在“物演”之后,他便将目光收回,专注于了从青少年时期就沉迷其中的生物化石。巨鬣狗、古兽马、古犀牛、海龟甚至是年少时收藏的幼猫头骨,直至今日都令他迷恋不已。在展厅中,孙文佳便以大漆为修葺材料,饰以金粉髹饰古生物的脊椎与头颅—— 髹漆后的完整模型与残损的化石两相对照,物性与时间性便在这种相对中产生了对话与共振。大漆在这时, 便成为了一种具有连接属性的媒介,链接着不同的物态,也链接着千万年的时间。

衍化 E 系列-展览现场
生物化石, 来源于千百年前的动植物, 是曾经的生命体留下的遗体与活动遗迹,本身即无声言说了时间的故事。它们从史前的活体生物,经由千万年的时光更迭, 变成了当下呈现于我们眼前静态物的存在,生命的诞生与消逝、有机物的活动与被分解,充满意味的物态变化在一块块的化石中被动人地演绎。在条件严苛的环境里,有机生命体以死亡与光阴换取遗骸的永存,恰如曾在漆树枝干中流淌的枝叶,通过人工的收集与制作打磨,由其生物态迈入物态的永恒。以大漆髹饰化石、甚至制作状如生物骨骼的庞大雕塑,孙文佳在他的作品中以大漆为媒介,将物质循环的过程、动植物生命连接的可能,重塑、展现在了他的创作之中。Yuan museum 的展厅,空灵、孤寂,硕大无朋的装置矗立其中,犹如沧海桑田的地质年代结束后原始无物、仅留骸骨的土地, 初见即如“万物归栖”, 传递着消逝之意与死亡的宁静。但同时,细观其表由大漆所带来的温度,仿佛又在细语其中蕴含潜藏的生命,混沌的雕塑形态更是传递着孕育萌发新生的希望,一如漆之稳定包容,能纳万物。

作者: 陈雨馨

陈雨馨,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,艺术评论写作者。